12月的同仁堂,可谓是经历了多灾多难。从“过期蜂蜜”曝出到”白矾抽检”不合格,股价跌幅近10%,市值缩水超40亿元。同仁堂第一时间对此致歉,表示由于监管不到位而导致标识问题,造成了标签使用错乱。另外所涉及的产品,并未流向市场。但从舆论的导向来看,消费者并不为此买账。即便是发生在子公司,但对母公司同仁堂的招牌就是巨大冲击。监管不到位,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出事的子公司同仁堂蜂业今年三季度净利润亏损87万元,而同仁堂同期净利润为15亿。虽然收入对母公司影响不大,但名誉损失却无可弥补。百年老店同仁堂,已经发展为现代制度与零售商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上市22年,资产增长超过28倍,达到亿元。从业绩上看,同仁堂处于行业前列。但高达64亿的存货,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加之仅有0.9次的存货周转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2.39次。从周转率上分析,其实与同仁堂自身的营销模式不无关系。传统的经销商销售与零售药店,都会挤压大量的产品。线上模式虽有发展,却仍不是主打方面。另外一个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bm/2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