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鉴别 > 正文 > 正文

627化学与生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0 16:19:54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8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B.“低碳经济”提倡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故明矾可作漂白剂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82答案 A解析 A项,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利用化学方法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正确;B项,“低碳经济”指的是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错误;C项,明矾水解时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故明矾可作净水剂,不能作漂白剂,错误;D项,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所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SO42-、SO32-,错误。

8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B.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C.用活性炭为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相似

D.明矾作为净水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

83答案 A解析 A项,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B项,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错误;C项,活性炭利用吸附性漂白,臭氧利用强氧化性漂白,漂白原理不同,错误;D项,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除去水中悬浮颗粒,不能除去铜离子,错误。

84.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84答案C解析 A项,熔融态的Al2O3导电的同时,Al3+和O2-分别在阴阳两极放电是化学变化,12C转化为14C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种类型,错误;C项,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项,2NO2(红棕色)N2O4(无色)ΔH<0,放入热水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平衡移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85.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说明我国很早就应用化学技术制作陶瓷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85答案B解析 B项,香炉是香炉峰;C项,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D项,明矾的水溶液水解显酸性。

86.下列关于“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制品中可添加大量亚硝酸盐作为增色剂

B.补血剂口服液中添加的维生素C作为氧化剂

C.中国古代用明矾溶液作铜镜表面铜锈的除锈剂

D.月饼包装盒内放有小袋铁粉主要作用为干燥剂

86答案C

解析 腌制食品添加亚硝酸盐不但是防腐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但亚硝酸盐有*,不能大量进食,故A项错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明矾溶液中Al3+水解呈酸性,能与铜锈Cu2(OH)2CO3反应,从而除去铜锈,C项正确;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项错误。

87.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雾霾的一个因素,尾气中的下列成分与雾霾不相关的是()

A.硫氧化物B.碳氧化物C.氮氧化物D.固体颗粒物

87答案 B

解析 雾霾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出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故B符合题意。

88.《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

88答案D

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8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里的异味B.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剂农药(棕红色)

D.古代用银针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剧*粗砒霜(含硫化物杂质的As2O3)

89答案A

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变化;明矾溶液中Al3+水解显酸性,能与铜锈反应;生石灰、硫*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剂农药(棕红色),其中生石灰、硫*和水会发生化学变化;硫与银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

90.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

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

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D.用于新版人民币票面图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90答案 A

解析 A项,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碱”指Na2CO3,而烧碱是NaOH,“矾”指明矾[KAl(SO4)2·12H2O],“盐”指NaCl;B项,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硫*、硝石和炭按照物质的量为1∶2∶3制作;C项,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D项,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91.唐代刘禹锡撰于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A.CuSO4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

91答案C

解析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

92.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B.NaHCO3C.SiO2D.CaCO3

92答案 A

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93.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描述

解释

A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丹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其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

硝石(KNO3)……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NO3分解

D

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发浓缩

93答案B

解析 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A项错误;由信息知“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项正确;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馏,D项错误。

9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加明矾使江水变澄清

B.自来水处理中加漂白粉

C.利用电泳的原理可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94答案 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jb/12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