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鉴别 > 正文 > 正文

中国盆景的特色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8 12:06:26
局部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98814.html

中国盆景的特色

(一)树木盆景的流派与风格苏州郊区光福一带,从宋代就开始栽培梅花,并作成多种形式的梅桩盆景。现分述如下。(1)"屏风式"∶主干直立,从正面看好象一个屏障,正面宽,侧面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弯曲,使成一扇形。(2)"顺风式"∶将梅桩栽入盆中,使主干向一边稍许倾斜,而所有的枝条都向另一边延伸,并且要扎得平行而不杂乱。(3)"垂枝式"∶在每年开花后,剪去部分老枝,促使新枝盛发,然后用棕丝全部扎成向下悬垂的姿势。(4)"劈干式"∶是将梅株截去树冠,劈成两半,使每一半都带有根和枝叶,上接骨里红、宫粉、绿萼、玉蝶等观花品种,成对上盆,又称"劈梅"。上述梅桩的传统形式,至今仍有一定可取之处。近几十年来,苏派有了新的发展。最初由苏州的盆景专家周瘦鹃、朱子安等人提倡盆景以自然为美,反对矫揉造作。他们吸取了明、清苏州盆景艺术的精华,对苏派的传统技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树木盆景突破了"六台三托一顶"的框框,注重师法自然,讲究诗情画意,并逐步形成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粗扎细剪"的造型技法,使苏派盆景的面目焕然一新,以清秀古雅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苏派盆景以榔榆、三角枫、梅花、雀梅等为代表树种,其它有石榴、*荆、小叶女贞、瓜子*杨、桧柏、虎刺、六月雪、五针松、黑松等树种,其中以落叶树种为多。苏州北靠长江,南临太湖,附近有虎丘、灵岩山、天平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许多风景胜地。著名的"清、奇、古、怪"四株古柏就在苏州郊区光福司徒庙内。苏派的作品表现的题材大多取自当地常见的老树。苏派在树木造型上,现今则以半规则型为主。所谓半规则型,就是指树木的枝叶经过"粗扎细剪",形成馒头状圆片,而主干则呈自然形状。整体的形态就是江南常见的老树形象的概括。"粗扎细剪"是扎片修剪的方法。即用棕丝将树木侧枝平扎(略下垂)成"二弯半"或"三弯半"成S形。以后就以修剪为主,使其形成长圆形,中间隆起呈馒头状。其中所有小枝均似鹿角状。圆片的大小与多少,则要与树木的大小、高低及主干的形状相称。少者一、二片,多者十数片至数十片,但要少而不单调,多而不凌乱。至于圆片的位置则更宜灵活处理,富有变化,要因树而定,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但每株树木都应有个"顶片",这是根据自然界树木(特别是乔木)生长到一定年限就会结"顶"的现象来处理的。但是"顶片"的位置也要因势而异,因形而变,它在树木造型上关系很大。这种"粗扎细剪"的圆片主要用于雀梅、榔榆、三角枫等树种。"粗扎细剪"方法不但易于掌握,而且只要扎过一次就可通过修剪使树木成型快。成型后,也只要经常注意修剪,即可保持其基本形状。该法在江南地区是与气候条件及树种资源相适应的,造型比较符合自然。苏派的树木造型,并不都用圆片,对于松柏类以及石榴、*荆、枸杞等树种,则采用稍加剪扎的方法,尽量保持其天然姿态。苏派对用盆很讲究,以宜兴紫砂陶盆为主,盆的款式多种多样,因树而异,大型树木盆景则多用白矾石的石盆。苏派传统的树木培养方法是自幼造型,加工比较方便,但速度太慢,现在多采用从山野挖取的方法。苏州附近多山,有着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常常会挖到形态很美的老树桩。一般在深秋初冬或早春时挖掘,挖回的老树桩,主干较粗大,而侧枝较细瘦,缺乏过渡层次,显得不合乎自然。通过"粗扎细剪",剪短过长枝条,随时摘取多余和不适当的芽条,使其养分集中,生长健壮枝条。待到萌生枝条长到15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弯曲、攀扎,并随时进行修剪,使之形成圆形枝片,与老干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将主干进行适当雕凿加工,减少体量,使树形整体匀称。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造型苍古,符合自然的树木盆景。目前,苏州盆景艺术进入了一个"奇葩烂漫"的新时代。在老一辈盆景艺术家的关怀和培养下,苏派出现不少新秀,后继有人,并不断得到发展,呈现一片兴旺景象。在苏州著名的园林中多展有苏派盆景佳品,特别在虎丘万景山庄开辟了规模宏大的苏州盆景专园,供中外游人参观。苏派盆景在国内外的展览中,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受到很高的评价。

中华盆景

点击下方卡片“盆景大视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jb/16400.html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