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鉴别 > 正文 > 正文

非遗时光吉祥轮转出如意春节文旅北京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0/7 11:41:48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首老北京民谣,我们便知晓,自“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开始,老北京的春节基本上就开始了。

春节集合了几乎所有的美食和玩意儿,更体现了最精细的礼数,是老北京人生活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大展示,若想对此有个切身感受,旧时庙会自是必经的途径之一。

“无风声不小,有风响不停,风吹风车转,有车幸福来。”色彩缤纷的风车算是庙会里最受孩童们喜欢的物件之一。年幼的孩子骑在大人的肩膀上,一手攥着冰糖葫芦,另一手举着吉祥轮(风车),一阵春风吹来,风车嘎啦啦作响,至今仍是老北京人儿时回忆中少不了的画面。

非遗传承求吉纳福

年,具有鲜明京味民俗风情的通州大风车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小的风车,看似简单,却是承载了《易经》精华的古老艺术品。

北京的大风车上贴着彩色纸条,风轮数目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排成直线、菱形、星形等,每个风轮背后装一面泥鼓,风吹轮转,带动一根竹签敲击鼓面,响声清脆。随着风吹,彩色风轮转动有快有慢,令人眼花缭乱,鼓声敲击的节奏也不同,噼里啪啦,如同热闹的鞭炮。

对老北京来说,风车有着无比美好的寓意。

“风车常转,人寿年丰”。传统大风车的轮框都为圆形,代表一年;风轮用12条纸,代表12个月;共24个头粘在框上,代表二十四节气。其前身为八卦风轮,上面还贴有四道符,寓意一年四季驱魔降妖保平安。

逢年过节,人们都会买个风车回家,希望它能保佑合家老少“四季平安,吉祥如意”。还有人把风车和炮竹联在一起写成一幅对联,贴在门边,上联写“炮竹声声除旧岁”,下联配“风车阵阵迎吉祥”。还有人写了首顺口溜,以此赞美风车:“旗飘轮转鼓喧天,行人驻足侧目观,请回风车结善缘,迎福纳祥保平安。”

除了“驱病保平安”,风车在老北京人眼里,还是财神爷的仪仗。在老北京,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过完之后,老百姓们还在暗暗准备着迎接另一个重要日子——正月初二借元宝、请财神。到了这天,人们一早就云集到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这时候,你放眼望去,花花绿绿的风车和拥挤的人群一道,成了庙外一景儿。人们将风车举过头,坐在轿车、人力车上,风一吹,风车嘎啦嘎啦作响,“彩轮飞舞,鼓声开道”。传说,这样财神爷便会为百姓送来钱粮,使家家幸福;让做买卖的人生意兴隆……

有关风车与财神爷的美好传说,直到今日,仍被不少老百姓记在心上,所以,大年初二请财神之前,也要“请”上一把风车。风车的颜色造型有着很大的讲究,比如最上面的风轮颜色要为红色,寓为“天降鸿福”;接着是紫色风轮,寓为“紫气东来”;再接着为粉色或者绿轮,寓为“春满人间”;最下面的*色风轮则寓为“福地生金”。

在数量上,风车也有各种吉祥寓意。四轮风车寓为“四季平安”,六轮风车寓为“六六大顺”,八轮风车寓为“八方来财”,十轮风车寓为“十全十美”,百轮风车寓为“百业兴旺”……

通州“风车梁”的风车制作源于清末。旧时胶水不好,梁家糊鼓面的糨糊用江米面熬,里面加点白矾,即便阴天下雨,泥鼓的响声也清脆不发闷,在京东脱颖而出。据通州大风车第三代传承人梁俊介绍,制作一面泥鼓特别讲究,不仅要在夏季制作,还要选择黏性大、不僵硬的土,通过泥浆、过滤、沉淀等工序,再将泥做成大小标准、薄厚一致的鼓帮,阴干大约3至5天。制作鼓面的牛皮纸也得精挑细选,保证声音脆亮。他选用的都是拉力很好的牛皮纸,放一两年声音都不会发生变化。而制作泥鼓仅是风车制作所需的四五十道工序之一,虽然制作风车的材料很便宜,但是比较耗费时间,一个风车历时近一年才能完成。

在传承过程中,梁俊在颜色、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使梁家风车更受民众欢迎。他做的风车不仅颜色更加鲜亮,还研究出可拆卸结构,既实现了风车的异地销售,又可以制作出大型风车。梁家所制的最大风车有个轮,高5米,宽2.4米。正是在以梁俊为代表的传承人的努力下,五颜六色、哗哗作响的风车,现在仍能如约出现在北京的春节庙会上,为孩子们带来欢乐,给孩子们送去吉祥的祝福。

大风车制作工序

主要是制作泥鼓、鼓框、风轮三部分,细节工序多达几十道。

1.糊泥鼓:胶水涂满牛皮纸一面,粘在泥鼓上绷平,不能有褶皱,这是影响鼓声大小的关键一步。

2.制鼓框:依定好的位置,在高粱杆上挖V形槽后弯折,利用牙签固定在手柄上。棉线用于绑鼓槌。

3.组装风轮:将塑料管弯成圆形,粘在事先制好的轮轴上。要保证轴位于圆心,以使轮条半径一致。

4.粘轮条:手指粘胶水,依次粘风轮条,所有风轮条的方向必须一致。

5.组装:将泥鼓、鼓槌、鼓框、风轮组装在一起。

6.独轮大风车弯成,上插小旗。

伴着风车的欢乐之声

风筝的轻舞飞扬

空竹的和谐之声

孩子们蹦着跳着

辞去旧岁

迎接新春

……

END

文字摘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华网、北京非遗中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jb/19390.html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