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鉴别 > 正文 > 正文

柠条梁手工土豆粉条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1/14 8:54:36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土豆,因其形似豆子,长在土里而得名。据说土豆最早产于南美洲,外形酷似马的铃铛,取名马铃薯,明代传入中国,被称为洋芋。柠条梁地区称“芋”为洋蔓菁(mánjing),习惯称土豆为“山药(yě)蛋”,区别于山药(yào),山药即蓣(yù),土豆为椭圆形或圆形,山药为长圆柱(或扁柱)形。

土豆

柠条梁地处北纬37度的长城沿线(毫米降水线),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夏季日平均气温17℃-21℃),*土和沙质土壤,非常适宜土豆种植。土豆成为当地群众必不可少的食粮。

柠条梁地区土豆的淀粉含量接近20%,一般大米的淀粉含量在25%,面粉中的淀粉含量40%左右。土豆淀粉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胶凝性和稳定性,柠条梁地区把土豆淀粉称为芡(qiàn)面,除了用于制作粉条、粉皮外,还在其烹调过程中用于勾芡和上浆。芡面粉质细腻,洁白有光泽,和水加温至55-60℃时变成半透明的胶体溶液。腌制肉类食物时,芡面可以锁住肉类水分,使肉质变得柔软,口感更加滑润,同时在腌肉的过程中,加上入姜末、醋、料酒等,起到去腥的效果。

一般大粒土豆储存食用,小粒土豆制作芡面。柠条梁地区把制作芡面称为粉芡,主要有粉粹、过滤、沉淀、脱色、晾干、筛选几个工序。

在没有电力和柴油机的年代,劳动人民自制一种称作“抹子”的工具对清净的土豆进行粉粹。抹子有两种形状,一种是长条形木板,另一种是圆形木柱,圆柱安装在木框上,有“乙”字形把手可以转动。把薄铁皮用钉子扎眼后钉在木板上面或圆柱,利用铁皮钉眼形成的牙齿(刺),抹碎土豆。这种方法粉粹土豆较慢,但很碎(细),多为妇女操作。柠条梁地区用“抹子”一词来形容某个人做活慢、圪囊。

土豆粉粹后进行过滤,大盆内注入清水,将粉粹的土豆碎末舀入绢箩内,置于水中,一只手在箩内顺着一个方向转圈搅动。芡面比重1.克/立方厘米,不易溶于冷水,搅动过程中很快下沉,土豆渣糟留在了箩内,这个过滤分离过程在柠条梁地区称为滤糟,过滤出的土豆渣晒干后饲喂牲畜。

芡分离后沉淀于盆底,舀出上面的水,将沉芡用铲子分置于几个盆或缸内,然后加入清水,用长擀杖或干净的木棍,在沉芡的表面,顺着盆内侧沿一个方向不停地旋转搅动,沉芡逐渐悬浮直至完全悬浮为止。静置后芡再次沉淀于底,舀出上面的水,铲出沉芡上面的杂质及黑芡。如此往复3-5遍,直至水变清澈。这个脱色过程在柠条梁地区称为澄(dèng)芡。

湿芡不能晒干或烘干,室内铺布,将湿芡铲入、摊开后自然晾干。晾干过程中要反复拨拉、翻动芡面,捏碎圪垯块子。晾干用绢箩筛选后成芡面,装入布袋可以长期存放。

芡面加工成粉条使用的工具是饸饹床子。饸饹的历史久远,传说古人由排便产生灵感,使用牛角钻孔杵面的方法制作面食,后发明了木质压面床子,凹凸相合,阴阳互补,面条细长,生生不息,故把用木床子加工的这种面食称为“合乐”,西北地区后来成为“饸饹”,把这种压面工具称为“饸饹床子”。

柠条梁地区的饸饹床子是制作饸饹、粉条的工具,其结构分为床身、前支架和压杆三个部分。

床身是一根中前端约20厘米的方木,长约一米五左右,末端带有弧形或枝丫。前端伸出支架约一寸,上下左右锯深度约2厘米的凹槽(卡入支架),凹槽的宽度与前支架立柱的厚度相同。床身前中部凿有直径约10厘米竖直圆孔,上下贯通,打磨圆滑后用清油滋润,被称为面筒或面凹。一般以二尺二寸口面(直径约70厘米)为参考,安装支架后,面凹子位于锅的中心。面筒底部钉一块钻有很多直径1-2毫米圆孔的铁板,称为底子,“饸饹床子百眼开”,指的就是面凹底子,出面的细孔疏密有致,过疏压面费力,密了面条易粘连。床身后端向下弯曲倾斜(或枝丫向下)着地,底平面与前支架底部水平,使床身中前部呈水平(即面筒竖直向下)状态。

前支架呈“其”字形,两立柱是用一根下部自然弯曲的木头从中间锯开,一分为二,锯面同时向外或向里,下部支腿呈“八”字型,高度约15厘米,略高于锅的上边缘,使用时腿下可垫一木块或砖块。支架中部两根横木,与立柱厚度相同,榫卯连接围成“口”字,方正、牢固卡紧床身前端凹槽,使床身保持平稳。支架顶部横木较长,兼作扶手用。上部第二根横木为一根圆铁棒,铁棒上穿一个“U”型铁环,铁环可以转动。“U”型铁环用以连接固定压杆。

压杆前端呈长方形,安装时插入前支架上的U型环连接,可拆卸。压杆上竖向开凿长条形卯眼,用来安装压面柱(也称面挺、挺柱)。压面柱为圆柱形,底端为平整圆面,上端锯成长榫头(插入压杆卯眼),肩坎呈圆弧形,便于压杆下压时转动调整受力点位和方向,使得面挺保持竖直向下。榫头伸入卯眼内可自由活动,挺柱压到底时,压杆呈水平状态,在挺柱榫头超出压杆上沿的地方凿孔,插入红柳棍,抬起压杆拉出挺柱时,挺柱仍能自然下垂。压杆的长度大于床身,在末端用力施压。

俗话说人快不如物利,一副好的饸饹床子精致、灵活,使用起来得心应手,面和得合适,相得益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柠条梁地区手工制作土豆粉条时,使用白矾为作添加剂。白矾又称明矾,化学名称“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分子式为KAl(SO?)?·12H?O,是硫酸钾及硫酸铝的复合盐,为无色透明块状晶体。

手工制作粉条时,粉条易沉锅(不浮起)、易断裂。加入白矾后可以使粉条快速定型,不易粘连;增强韧性,不易断裂;耐高温烹煮,丝滑富有弹性,口感好。

粉条的制作,有的地方使用漏勺漏粉,柠条梁地区是使用饸饹床子压制粉条。一般在冬季小雪季节过后进行,天气晴朗、气温低是制作粉条的最好时间。制作粉条的芡面一般先要在滚炕上焐热,粉条的制作工序有打浆(方言音jiǎo)、和面、压制、冷却、晾晒等几个过程。

打浆和面一般是女人的活儿。量取一定量的芡面,掺入适量温水(60℃)搅匀,倒入锅内煮沸,加入1匙白矾粉面,用筷子快速环形搅动,打成透明黏稠、柔软适度的浆糊,用锅铲将浆糊铲入量好芡面的盆内,与芡面混合,搅揉成均匀细腻、柔软的面团。芡面和得硬了粉细难压,芡面和得软了好压粉粗。打浆和面凭得是经验积累和直觉感知,芡面、水、白矾的数量,一般是“一把芡面一盅白矾一碗水(打浆)和一碗芡面”。

支放好饸饹床子,在面挺和面凹浇开水预热。女人取适量面团搓成圆条,在水里蘸一下,放进面凹里用手指下压塞紧,扶正挺柱,开始压粉条。压床子是男人的活儿,男人坐在压杆末端,一手扶在面挺顶端,一手扳住床身底部使劲,身体下压,面挺缓缓下行,细长的粉条徐徐入锅,在沸水中菊花般开放。女人一手扶住床子支架横木,一手用长筷子在水中轻轻搅动,压完一床子接着压,一般每锅压4床子,从底子出切断,待煮熟后用筷子捞出。

粉条捞出后迅速倒入凉水盆中冷却,男人挽起袖子,胳膊深入水中将粉条散开浮起,然后捞入另一个凉水盆中继续冷却,之后从水中攥紧粉条拎起,反复如水,粉条在水中自然捋顺,最后将粉条搭挂在绑好的木杆上。女人没有闲着,利用男人搭粉条的时间,再次打浆和面,小锅打浆,大锅压粉条。

谁说女子不如男,柠条梁的婆姨女子,心灵手巧,干起活儿来手脚麻利,有条不紊。房檐下粉条挂满木杆,犹如一挂挂冰瀑。

手工土豆粉条经过冻晒,才能具有其独特的风味。手工土豆粉条食用时可以炒、烩,还可以同鸡、羊、猪、牛等各种肉食炖煮,是柠条梁传统老八碗的必备食材。

粉条

柠条梁地区还用芡面手工涮粉皮,制作工艺与粉条有差别。手工制作粉皮使用一种叫“粉箩”的工具,粉箩形状类似于“箩”,圆形边框和底均使用薄铁皮加工,边框较浅,加装2个手耳(把手)。白矾溶于热水加入芡面中,搅拌均匀成稀糊状,舀入粉箩内,旋转粉箩使芡面糊均匀分布在箩底上,然后将粉箩置于锅内沸水上熥(tēng,隔着铁皮受热)熟即得粉皮。柠条梁地区将粉皮切成菱形小块后用于大杂烩或三鲜中。

手工土豆粉条的制作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文化,依赖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现代工业加工的粉条,难以与之相媲美。

年10月于靖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jb/19676.html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