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炮制 > 正文 > 正文

每天三味药朱砂硫磺与龙胆冰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3 15:38:3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4.html

三一〇、朱砂

朱砂味甘,镇心养神,

惊痫癫狂,眠安目明。

(一)、概述

《中药大辞典》:朱砂

拼音ZhūShā

别名丹粟(《山海经》),丹砂(《本经》),赤丹(《淮南子》),汞沙(《石药尔雅》),辰砂(《本草图经》)。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

生境分部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

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

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

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

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

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化学成分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纯者相当于HgS,理论上含汞86.2%,硫13.8%;但常夹杂种种物质,其中最常见者为雄*、磷灰石、沥青质等。

(二)、药用价值

炮制用吸铁石吸净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纲目》:"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铁屑,不堪入药。又法,以绢袋盛砂,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用。"

性味甘,凉,有*。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吴普本草》:"*帝、岐伯:苦,有*。李氏:大寒。"

③《药性论》:"有大*。"

④《日华子本草》:"凉,微*。"

归经入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三)、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疮疡,疥癣。

①《本经》:"养精神,安*魄,益气,明目。"

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气疥瘘诸疮。"

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

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

⑧《纲目》:"治惊痫,解胎*、痘*,驱邪疟,能发汗。"

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拌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不宜久服、多服。

①《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②《药对》:"忌一切血。"

③《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四)、复方

复方①治风邪诸痢,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扑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辰砂(光明者,研)一两,酸枣仁(微炒,研),乳香(光莹者,研)各半两。上三味合研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五钱匕,酒一盏,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圣济总录》丹砂丸)

②治喜怒无极,发狂:辰砂、白矾、郁金。为末,蜜丸。薄荷汤送下十丸。(《士材三书》辰砂丸)

③治一切惊忧思虑或梦思恍惚,作事多忘,但是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悉皆治之:颗块朱砂二两,獖猪心二个,灯心三两。上将猪心切开,入朱砂、灯心在内,麻线系合,于银石器内煮一伏时出,不用猪心及灯心,只将朱砂研极细,用真茯神末二两,酒煮薄糊,和朱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九丸至十五丸,加至二十一丸,用去心麦门冬煎汤下。癫痫至甚者,乳香、人参汤下。夜寝不寐或多乱梦,炒酸枣仁汤下。(《百一选方》归神丹)

④治产后颠狂,败血及邪气入心:辰砂一、二钱。研细飞过,用饮儿乳汁三、四茶匙调湿,以紫项地龙一条,入药滚三滚,刮净,去地龙,入无灰酒一盏,分作三、四次服。(《纲目》)

⑤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寝寐不安:朱砂、*连各半两,当归二钱,生地*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医宗金鑑》朱砂安神丸)

⑥治心虚遗精:猪心一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缚:白水煮熟食之。(《唐瑶经验方》)

⑦治眼昏暗,能令彻视见远:朱砂半两(细研),青羊胆一枚。上以朱砂末入胆中,悬屋西北角,阴干,白日取出,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后,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朱砂丸)

⑧明目:光明砂(丹砂中之最上者)一两,神曲四两,磁石二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千金方》神曲丸)

⑨治喉咽肿痛,咽物妨闷:丹砂一分(研,水飞),芒硝一两半(研)。上二味再同研匀,每用一字,时时吹入喉中。(《圣济总录》丹砂散)

⑩治诸般吐血:丹砂(研飞),蛤粉。上二味等分,研细合和令匀,每服二钱匕,温洒调下。(《圣济总录》朱粉散)

⑾治沙蜂叮螫:朱砂末,水涂之。(《摘元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三一二、硫磺

硫*性热,扫除疥疮,

壮阳逐冷,寒邪敢当。

(一)、概述

《中药大辞典》:硫*

拼音LiúHuánɡ

别名石流*(《范子计然》),石留*、硫*(《吴普本草》),昆仑*(陶弘景),*牙(《丹房鉴源》),*硇砂(《海药本草》)。

出处《本经》

来源为硫*矿或含硫矿物冶炼而成。将泥块状的硫*及矿石,在坑内用素烧罐加热熔化,取其上层之硫*溶液,倒入模型内,冷却后,取出。

原形态斜方晶系。晶体的锥面发达,偶而呈厚板状。常见者为致密块状、钟乳状、被膜状、土状等。颜色有*、浅*、淡绿*、灰*、褐色和黑色等。条痕白色至浅*色。晶面具金刚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半透明。解理不完全。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1~2。比重2.05~2.08。性脆。为良好的绝缘体。以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在℃时即熔化,℃时燃烧。常见于温泉、喷泉、火山口区域;沉积岩中亦常有之。

生境分部产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台湾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呈*色,或带浅绿色或浅棕*色。表面不平坦,常有麻纹及细砂孔;有光泽,半透明。体轻,质脆易碎。断面常呈粗针状结晶形。有特异之臭气,味淡。以色*,光亮、松脆、无杂质者为佳。燃之易熔融,发蓝色火焰,并放出刺激性的二氧化硫臭气。不溶于水及盐酸、硫酸;遇硝酸或王水被氧化成硫酸;溶于二硫化碳、煤袖及松节油中。

化学成分纯品主要含硫,并含碲与硒。商品中有杂质。

(二)、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硫*本身不活泼,内服后变为硫化物或硫化氢,刺激胃肠粘膜,使之兴奋蠕动,导致下泻。此过程需要有碱性环境、大肠杆菌、特别是脂肪分解酶的存在。肠内容中,脂肪性物质较多时,易产生大量硫化氢而致泻。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过高,可直接麻痹中枢神经细胞而导致死亡。硫化物局部应用,有溶解角质及脱毛(硫化钡)作用。

炮制生硫磺:去净杂质,砸成小块。制硫*:取拣净的硫*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每硫*10斤,用豆腐20斤)

《纲目》:"凡用硫*,入丸散用须以萝卜剜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一法:打碎以绢袋盛,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又消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名硫*液。"

性味酸,热,有*。

①《本经》:"味酸,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帝、雷公:咸,有*。医和、扁鹊:无*。"

③《别录》;"大热,有*。"

④《药性论》:"味甘,有大*。"

归经入肾、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三)、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

①《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②《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癣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

③《药性论》:"除冷风,顽痹。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

④《海药本草》:"主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

⑤《日华子本草》:"杀腹脏虫。"

⑥《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伤寒,小儿慢惊。"

⑦《纲目拾遗》:"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灭斑,杀虫,治疮通血,止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磨汁涂。

注意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①《药对》:"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

②《本经逢原》:"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湿热瘙痹,良非所宜。"

(四)、复方

复方①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癣,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霍乱转筋,虚滑下利;又治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硫*十两。净拣去沙石,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侯足,加顶火一斤煅,侯冷取出,研为细末,以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局方》金液丹)

②治阴*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末,新汲水调下二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更看紧慢,再服,汗出差。(《本事方》还阳散)

③治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滞气,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一两(研末),炒面一分。同研,滴冷热水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五十丸。(《杨氏护命方》)

④治水泻不止,伤冷虚极:硫*一两。研细,先熔*蜡,入硫*末打匀,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圣济总录》*蜡丸)

⑤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硫*(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讲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廿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⑥治胃气,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灵脂、白豆蔻各五钱,硫*一两,木香(切片、晒干)二钱五分。研细末,拌匀收贮,体壮者服一分,弱者八厘,老人幼童五厘,取温烧酒半小盅调服,待次日,吃稀米汤,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饭。孕妇忌服。(《经验广集》剪根丸)

⑦治卒得疥疮:麻油摩硫*涂之。(《肘后方》)

⑧治一切干湿癣:石硫*半钱,风化石灰半两,铅丹二钱,腻粉一钱。同研如粉,用生油调,先以布揩破癣涂之。未涂药间,煎葱白、甘草汤淋洗,如换时亦依此。(《圣济总录》如圣散)

⑨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硫*一两,银珠一钱,陈醋半斤。将硫*放在铁勺内熔化后,放入银珠拌匀,在地上挖个二至三寸深的坑,将醋和溶化的硫*液先后倒在坑内,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处理三次,捣细粉,用植物油调匀,以布包药搽患处,一日两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疠风:硫*末,酒调少许,饮汁,或加大枫子油更好。(《仁斋直指方》)

⑾治疬疡风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附子涂之,或硫*、白矾擦之。(《姚僧坦集验方》)

⑿治阴生湿疱疮:石硫*,研如粉,敷疮上,日三度。(《梅师集验方》)

⒀治小儿聤耳:末石碱*,以粉耳中,日一夜一。(《千金方》)

⑾治咳逆打呃:硫*,烧烟熏之。(《医方摘要》)

⑿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鸡心槟榔等分,片脑少许。为末,绢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瑞竹堂经验方》)

⒀治耳聋:硫*、雄*各等分。为末,绵裹纳耳中。(《千金方》)

⒁治烫伤,烧伤,能止痛,抗感染,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硫*,烧酒。将硫*粉碎放入磁器内(不可用金属容器),兑入烧酒,以没过硫*为度。把酒点着烧成炭灰色。因酒含有水分,如烧后还余水分,可用慢火将硫磺烤干,然后研面,用时撒于患部。如有水泡,将水泡挑破再上药粉。(辽宁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硫*1斤,绿豆(磨碎,布包)1斤,加水煮2~3小时,至硫*成松泡状时,取出绿豆,使硫*干燥,研粉。每次1克,日服1~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例,临床治愈40例(18.7%),显效95例(44.6%)。部分病例做了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

②治疗蛲虫

取硫*粉内服,2~5岁每次0.3克,6~7岁0.5克,每天3次,进餐时服;同时每天洗涤肛门1次,并用硫*粉扑于肛门及其周围。治疗57例,用药2周后,51例连续3天做虫卵和成虫检查,结果转阴者26例,治愈率为60.98%。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

③治疗红皮病

采用硫*发热疗法,治疗原发性红皮病,即威-勃氏红皮病及续发性红皮病(续发于寻常性干癣、脂溢性湿疹、毛发红糠疹等)共7例,病期自40~天不等,均治愈或好转。治法:以2露硫*油悬液行肌肉注射,开始用0.2毫升注射于臀部,以后视机体反应情况每次增加0.2毫升,最大可增至2毫升。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周,视病情需要可注射3~5个疗程。治疗时间最短者28天,最长者80天。为了防止疼痛,宜先在臀部肌注1~2%普鲁卡因溶液后再注射本药。禁忌症:㈠全身衰弱或营养不良;㈡活动性肺结核及糖尿病;㈢心脏病及高血压;㈣肝肾功能障碍;㈤血液病;㈥孕妇及50岁以上的病人。硫*发热疗法治疗红皮病所需的发热次数和剂量应视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剂量应以维持最高热度为宜,不宜迅速增至最高量。此法较其它发热疗法热度高,热型规则,持续时间长。发热潜伏期平均为6~8小时,其后体温即直线上升,最高热度可达39.5~41℃,平均高热持续时间8~12小时。高热前后可出现寒战、头痛、头晕、口渴、不思饮食、四肢困倦及关节疼痛等副作用,须加强护理,调整饮食,充分饮水,亦可静注50%葡萄糖液20~40毫升。

④治疗阴囊、阴唇湿痒

采用硫*烟熏疗法。取硫*1钱左右,放入磁杯内,用棉花搓成捻子,蘸油少许插入硫*中,点燃捻子。直接烟熏阴阜部分(用被单围住下身,以免烟气外泄),每次1小时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4次即见效。治疗5例,皆愈。熏后阴囊或两腿内侧起紫红色瘢痕,不必用药,几天后即可消失。

备注此外,尚有天生碘和舶上硫*二种商品:

①天生磺(《纲目拾遗》)

系含硫温泉处升华凝结于岩石上者,收集后,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热水烫7~10余次,然后放在香油内,捞取浮于表面者。本品为浅*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状,闪烁发光,有臭气。

②舶上硫*(《博济方》)

又名:舶硫(《遵生八笺》),白硫*(《百草镜》)。系将硫*提炼而成。商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全体鲜*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体轻而脆,易碎,断面不平坦。有臭气,味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三一三、龙脑(冰片)

龙脑味辛,目痛头痹,

狂躁妄语,真为良剂。

(一)、概述

《中药大辞典》:冰片

拼音BīnɡPiàn

出处《纲目》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

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原形态龙脑香(《唐本草》),又名:固不婆律(《酉阳杂俎》),羯布罗香(《本草衍义》)。

常绿乔木,高达5米,光滑无毛,树皮有凹入的裂缝,外有坚硬的龙脑结晶。叶互生,革质;叶柄粗壮;叶片卵圆形,先端尖:基部钝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有光泽,主脉明显,侧脉羽状,先端在近叶缘处相连。圆锥状花序,着生于枝上部的叶腋间,花两性,整齐;花托肉质,微凹;花萼5,覆瓦状排列,花后继续生长;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离生,略呈周位状,花药线状,药室内向,边缘开裂,药隔延长呈尖尾状,花丝短;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丝状。干果卵圆形,果皮革质,不裂,花托呈壳斗状,边缘有5片翼状宿存花萼。种子1~2枚,具胚乳。

生境分部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

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

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

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化学成分本品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这些成分,多少常混入市品冰片中。

(二)、药用价值

性味辛苦,凉。

①《唐本草》:"味辛苦,微寒。"

②《海药本草》:"味苦辛,微温,无*。"

③张元素:"热。"

④《本经逢原》:"辛苦,温,有*。"

归经入心、肺经。

①《纲目》:"肺、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三)、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

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

④张元素:"治大肠脱。"

⑤李杲:"治骨痛。"

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

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

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

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气血虚者忌服,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凡中风非外来之风邪,乃因气血虚而病者忌之;小儿吐泻后成惊者为慢脾风,切不可服,急惊属实热可用,慢惊属虚寒不可用;眼目昏暗属肝肾虚者不宜入点药。"

(四)、复方

复方①治急中风目瞑牙噤,不能下药:天南星(生捣为细末)、龙脑(别研)。上二味,各等分,重研细,以中指点散子,揩齿三、二十次在大牙左右,其口自开,始得下药。患者只使一字至半钱匕。(《圣济总录》开关散)

②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龙脑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复发透,依常将息取安。(《经验后方》)

③治伏热在心,昏瞀不省,或悮服热药,搐热冒昧不知人,及疮疹倒靥黑陷:生梅花脑子(研)半字或一字。取新杀猪心一个,取心中血同研作大丸,用新汲水少许化下,未省再服;如疮疹陷伏者,温酒化下。(《小儿药证直诀》)

④治伤寒舌出过寸者:梅花片脑半分,为末,掺之。(《夷坚志》)

⑤治头目风热上攻:龙脑末半两,南蓬砂末一两。频搐两鼻。(《御药院方》)

⑥治头脑疼痛:片脑一钱,纸卷作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寿域神方》)

⑦治风热喉痹:灯心一钱,*柏五分(并烧存性),白矾七分(煅过),冰片脑三分。为末。每以一、二分吹患处。(《濒湖集简方》)

⑧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咽哑作痛:冰片五分,朱砂六分,玄明粉、硼砂各五钱。共研极细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外科正宗》冰硼散)

⑨治口疮咽燥:龙脑三钱,*柏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麦门冬汤下十丸。(《摘元方》)

⑩治内外痔疮:片脑一、二分,葱汁化搽之。(《简便单方》)

⑾治眼赤痛,卒生浮白翳:龙脑一分,雄雀粪一分。上件药,研如粉,以人乳汁一合,相合,调匀成膏,每以铜箸取少许点之。(《圣惠方》龙脑膏)

⑿治酒皶鼻,赤疱注上面脸者:脑子,真酥调涂敷。(《海上方》)

⒀治牙齿疼痛:梅花脑、朱砂。末,各少许揩之。(《濒湖集简方》)

⒁治鼻中息肉垂下者:片脑点之。(《濒湖集简方》)

⒂治烫、烧伤:冰片10克,银朱5克,香油毫升。先将香油倒入铝锅熬开,后把银朱、冰片放入,加热成红褐色,即成膏。将创面消*后涂抹,一天一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冰片3克(有的用7.5克)研细,和入等量凡士林调匀,涂在油纸上,贴于膻中穴。用绷带固定,并持续热敷,每12小时换药1次。10天为一疗程。据例的观察,其近期疗效为:临床痊愈15例(7.4%),显效76例(37.8%),好转94例(46.8%),无效16例(8%)。又75例50岁以上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为90.6%,停药后1年随访的有效率为58.66%(计痊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12例)。此法的平喘效果较好,并有一定的镇咳、祛痰效力,但不能排除热敷所起的作用。治疗期间多数病人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但部分病人有轻度头昏,头痛,大汗淋漓,贴药处皮肤发红、发痒,出现疹子。故在天气炎热时不宜采用。实践中观察到,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者,疗效越低。复发病例与往年同期相比,症状体征均有所减轻。

②治疗蛲虫病

取冰片5分,香油1钱,混匀调成糊状,先用一棉球蘸药糊塞入肛门内涂抹,再用另一棉球蘸药在肛门口涂抹。每晚10时后涂抹1次,连续3天。观察50例,涂药后患儿均能安静入睡;3天后,每晚10时以后检查肛门连续4天,49例未再发现蛲虫。

③治疗小儿烧伤

取冰片5克,药用炭克,香油毫升。先将香油煮沸,慢慢倒入炭末中,边倒边搅拌,使成稀膏状;冷却后加入冰片粉,置无菌容器内备用。用时将油膏涂于纱布上(或制成油膏纱布)敷于创面。视创面情况每日换药或隔日换药1次。对无感染的创面经一般消*后即可上药,有感染的创面需清除分泌物后才可上药。共治疗例,其中46例通过较系统观察,结果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0天,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24天。治疗中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痒而哭闹不安的患儿,经涂布油膏后能安静入睡;因烧伤创面感染发烧的部分患儿,涂布油膏后体温下降较快,*血症得到改善。由于油膏中含有炭末,涂布后创面呈黑色,影响临床观察,为其缺点。

④治疗溃疡性口腔炎

取冰片0.3克,加入1个鸡蛋的蛋白混和(宜临时配制,不宜久贮)。用时先嘱患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漱口,用棉卷擦干患部后涂以冰片蛋白,每日4~5次。初步观察,对某些溃疡性或糜烂性口腔炎有较好疗效。止痛作用明显,加速炎症消除,促进口腔粘膜剥脱,糜烂和溃疡的愈合。特别对物理因素所引起的粘膜损害效果良好,而对细菌或其他复杂因素所致的粘膜损害,亦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⑤治疗慢性鼻腔炎

将冰片溶于热液状石蜡中,配成2%透明液体。每日滴鼻3~4次,每次1~2滴。据10余例观察,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较好,对慢性肥厚性鼻炎亦有效,对萎缩性鼻炎可改善症状。滴药后鼻塞症状消失,分泌物由*绿色变为白色,分泌量渐趋减少。

⑥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取冰片1克研成细末,放入核桃袖(用纱布将核桃仁包好加压挤油澄清)16毫升中,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洗净外耳道内之脓性分泌物,用棉球拭干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以免药液外溢。经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一般5天(每日摘药1次)痊愈,慢性患者8~10天治愈。个别病例有复发。

⑦治疗鸡眼

将冰片少许置于鸡眼上,用火点燃,至感觉疼痛时将火吹灭。每日治疗1~2次,每次约半分钟,一个疗程5~7天。愈后局部无瘢痕,治疗期间可照常行动。

摘录《中药大辞典》

特殊声明:

华夏本草博大精深,我们认识中草药,学习祖国医学,只为弘扬中华国粹!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中药大辞典》等著作,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资源共享,弘扬中医文化。对于文中所述野生动物药材,本人主张取药尽量取其替代品,医者有仁心,请保护动物,还有,有些动物是比如萨斯、冠状病*等病*的宿主,请一定要注意防范,别轻易接触使用!另外,文中所述医方,请遵医嘱再用药,切不可私自开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pz/12616.html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