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炮制 > 正文 > 正文

走进台湾之九垦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7 16:05:39

垦丁国家公园,地处中央山脉最南端,被称为台湾的天涯海角,台湾的夏威夷。公园北依山峦,三面环海,地质以珊瑚礁为主。垦丁是个半岛,像一条鸭舌伸进了巴士海峡和太平洋。一边是海,一边是洋,它披着神秘的面纱,变幻莫测。所以,台湾因为自然的美,人们唤它叫宝岛。半岛上有两个著名的岬角,分据东西两方,西边的叫做猫鼻头,东边的叫鹅銮鼻。

年,魏德圣执导的爱情片《海角七号》在台湾掀起观影热潮,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不为过,影片主要取景地垦丁由此便“热”了。这部电影在大陆放映,打响了垦丁在大陆的名头,成为几乎所有大陆游客赴台必游之处。据台湾当局相关主管部门统计,近几年,每年前往垦丁的岛内外游客都超过万人次。

垦丁的小街

垦丁沿着海岸线,以垦丁大街为中心,分为东西两线,东线为最东的佳乐水、风吹沙、龙磐草原、台湾最南点的鹅銮鼻灯塔、船帆石、垦丁大街,东线适合看日出。

西线为最西的关山、白砂湾、猫头鼻、垦丁大街,西线景点适合看落日。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从日出到日落,可以从风吹沙开始,一直玩到白砂湾。

这条长约百米的小街道,范围约在垦丁大湾(夏都沙滩酒店)至垦丁小湾沙滩之间。是全台民宿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街上随处可见身着海滩裤、比基尼的泳客在走动,而且习以为见。大路两旁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半天,旅游车才找到空位停下来。

街道似曾相识,有点像电影中的吉普赛村落。沿路许多营业的酒吧、舞场、小吃摊等。很多装修独特的小店,吸引着路人的眼球。停靠的汽车,装扮的五颜六色,既是汽车,又是卖货的特色小店。因为没有“城管”,小商贩看起来生活的颇为幸福。

两边商店、餐厅一家挨着一家,主要售卖T恤、拖鞋、泳衣和各式各样的纪念品,打问价格,拖鞋款元新台币,凉鞋款元新台币。

垦丁街有近30多家纪念商品店,这些饰品和纪念品,均具有当地特色。比如明信片,竟然有木头做成的。垦丁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很多小店可以加盖纪念章,让你把垦丁文化带回家里去。

垦丁大街也是饭店、旅馆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滩酒店、凯撒饭店与救国团的垦丁青年活动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点。小何导游说,这里的民宿少说也有一千家。

下车后,看到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大多着装鲜艳清凉,神态悠闲,在街上吃小吃、喝咖啡,购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到处可以看到赤足或穿着拖鞋四处闲逛的人,也能看到在沙滩上晒太阳、打排球,或在泳池里游泳嬉戏,或到海里劈波斩浪、划独木舟的游客,可以清晰看到旅馆楼上、阳台上看着大海发呆的游览者。

先去一家古味十足的店铺买了点小吃,这里的麻薯全部是手工制作,味道跟机器批量生产的绝不一样。店铺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店内装饰也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氛。

垦丁民俗文化遗存很是厚重,不少闽南式建筑散布在青山绿水间,远远望去,朱门白墙,红砖瓦屋,古意盎然。规模最大的闽南建筑,要数垦丁青年活动中心的仿闽南建筑群,共有17幢建筑,为台湾名建筑师汉宝德教授精心设计。每幢房屋均冠以姓氏名称的堂号,如王姓的“太原堂”,陈姓的“颖川堂”,吴姓的“延陵堂”,张姓的“清河堂”等等。走进内屋,木门木栓挂锁,木栏木阶木窗,仿佛走进一个久违的生活空间。把中华民族文化与传统建筑融为一体,让人欣赏山水的同时,感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可谓匠心独具。

闽南式建筑是台湾最常见的传统建筑,强调屋脊与层面的曲线,有屋脊分燕尾背和马背两种。所谓燕尾背是指弯曲、两端上翘如燕尾般的屋脊,多用于庙宇及官宅;所谓马背是指两端不翘起,形成拱起如马背的山墙,多用于民宅。马背山墙又分五种形状,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从建筑格局上看,又有三合院、四合院和三落院及祠堂、书院、客栈等形式。三合院形状如“冂”字形,是常见的农宅形式;四合院形状如“囗”字形,为官绅地主所用;而三落院以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格局,作纵向或横向发展,为地方名门望族或官宅使用。

垦丁地域狭小偏僻,却异乎寻常的热闹,游人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仿佛这里不是海角天涯,而是一座喧闹的城池。

鹅銮鼻的海

如果把台湾比作一片飘在大海上的叶子,鹅銮鼻就是叶柄的顶端,它衔山环海,因其突出如鼻,故得名“鹅銮鼻”。走到此处,也就到了台湾最南端的海角。景观奇特,海边的珊瑚礁被海水和波浪浸蚀的千疮百孔,属于珊瑚礁石灰岩地形,怪石、巨礁及洞穴遍布海岸,浑然一体,是“台湾八景”之一。

“鹅銮”二字,是土语译音“帆船”之意,半岛岬角约长5公里,宽约1.5-2.5公里,地形东陡西缓,最高点海拔米。

太阳炙热,碧空如洗,波涛翻滚,巨浪迫不及待地扑打在悬崖上,一瞬间,就腾起数米高的浪花。有渔船在浪峰中颠簸,这就是我看到的垦丁海的摸样。

走到海边了望,右手台湾海峡的对面是大陆福建;中间为巴士海峡,对面80海里即是菲律宾吕宋岛。左手远处深蓝色的为太平洋。在这儿,分不清哪儿是西方的水,哪儿又是东方的水?天空、海洋没有分界线。听一样的涛声,看一样的风景。海边许多钓鱼人,恐怕他们都不知道钓的是哪个海峡哪个洋的鱼?

眼前的海洋,大气磅礴,惊涛拍岸,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动如脱兔,性情诡异,深不可测。作为一个海岛,台湾的海很有看头。虽不像那些热带度假型岛屿温柔,但却散发着不同的韵味。

这里的海岸很奇特,沙滩不多,坚硬的岩石亦不多,铺满岸边的,多是裙礁、海崖、海蚀沟等珊瑚礁,海湾堆积的砂粒,错落起伏,海水长期侵蚀,石面坚硬且凹凸不平,蜂窝状的岩石,被海水撕裂成条条弯曲的沟坎,水、岩让它们难以忘怀缘分,片状生存在沟壑间,昼夜听着远方一阵阵浪涛扑打海岸的声音。

远处是一个船帆石,形状像进出港的帆船,石头高50米,周长40米,是个天然形成的巨石,有人说酷似美国原总统尼克松,被称为尼克松石,它长得方形头颅,很有棱角,面朝大海,似在思索着什么。侧面可以看到大鼻子,长额角,海水已经快淹到下巴。我想,让美国总统在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下生存,一旦涨潮,海水就会淹没他的嘴唇,别说什么人权,那时候想呼救恐怕都会困难。记得中国有句话,说是“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洋中”,我想,可能就是指的这个状态吧。不知是谁,将该酋脑袋砍下来放到了这里,纵然尸首分离,并未瞑目,我想,它可能在向大海呼喊:何时能让我落个全尸呢?

我看到了海岸上遗留的一个碉堡,是一座水泥防御建筑物,可能是为了隐蔽,半身在海中,枪眼却伸在高处,不走近是很难被发现的。我不知道这个建筑物筑成的年代,大约蒋家统治时期,时刻防备我*解放台湾。这里防御掩体不多,而且面对外海。现如今,那些*人已做鸟兽散,被民进*欺负成了这样,不禁有了唏嘘之感。

天海一色,白云好像从海平面一一升起,婀娜地成片飞荡在天空,逆光处,海水幻化成白色鳞状,分外耀眼地闪烁着荧光,让山峦和白云成了条条倒影,寂寞在一片苍茫里。一只摩托艇突然飞快经过,划起一阵白浪,看起来像是大海皮肤上的一道长长的伤口,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被分割的伤痛,就像67年前的那一幕。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有个著名的标志,叫做“鹅銮鼻灯塔”,在东经°50′、北纬21°53′59″,是台湾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灯塔,灯塔所在地,是鹅銮鼻公园,一度被认为是台湾最南端的标志,后被台湾最南点地标所取代。

鹅銮鼻灯塔,是台湾南部海域夜航船测定方位的重要坐标点,是全体白色圆形的塔身。

自高潮面算起,至灯火中心的高度是56.4米,铁塔内共分五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底周长米,第一层储煤油,第二层置格林炮,三层为洋人休憩所,四层则设置榕林炮,第五层则为灯塔光源,初设的鹅銮鼻灯塔,是以汽油自热灯发光,一千烛光的亮度,由反光镜反射后,增加为六千五百烛光,光距可达十里,经过四次修改后,一九九八年,一千五百烛光灯泡,经过大型旋转透镜后,增为一百八十万烛光,照射距离达二十七点二里,是目前台湾光力最强的灯塔。

塔内灯光每隔10秒钟自动闪亮一次,是远东最大的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白天登上灯塔顶端,极目远眺,太平洋与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碧波万倾,海天一色。天气晴朗时,台湾省最南端,孤悬于波涛中的七星岩隐约可见,偶尔还可看到鲸鱼群在海中戏水。

据说这个灯塔的建立,还有两则历史故事,年,美国有个商船“罗发号”由汕头赴牛庄,在七星岩触礁,商船上的人员纷纷上岸,遭到恒春半岛龟仔角社原住民袭,只有一个华人水手逃跑,其余人全被杀,事件引起美国人的愤怒抗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年之后,年,又发生了牡丹社事件,琉球宫古岛的船到日本进贡,回那霸的途中遇上了台风,漂到台湾南边的岬角,船上69人,66人上岸,被当地人杀死了54人,这个事件引起日本强烈抗议。当时中国不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当时如果承认侵犯赔偿,就等于承认琉球是日本的。所以,清廷与日本有争议。这时,有大臣说,是少数民族干的,你们找他们去。日本要的就是这句话,年日本正式向台湾派兵。在牡丹社和高士佛社发生战斗,把原住民打败了。日本借此机会就驻扎在台湾南部,后来清朝又与日本谈判,赔偿了事。美国和日本*府,因此要求清朝在此处设灯塔。

在外交压力下,清*府于年,委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毕齐礼,于6月18日自打狗出发前往琅峤(今恒春)地区勘察灯塔建地,并支付一百银两,向龟仔角社原住民购买灯塔预定用地建塔。由于当地是原住民的地盘,因此在兴建前后,官方还派了五百兵力守护。灯塔于光绪七年(公元年)动工,于光绪八年(公元年)二月落成,共耗银二十余万两。为防止山胞侵扰,灯塔建成炮垒形势,以塔基作为炮台,围墙上设有枪,墙外四周设壕沟,并置枪械自卫,以防不测,是世界上唯一的武装灯塔。从此,船难事件也再无发生。

两次事件,让清廷认识到台湾防务的重要性,从此,清朝加速在台湾发展,以前管辖台湾,是从台南向北扩张的,包括荷兰和郑氏时期,主要是同化平埔族,很长时间都没有往高山地区发展,甚至采取了封山措施,杜绝汉人与山地民族的联系。牡丹社事件后,伴随着对台湾的重视,允许汉人进山,东部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说是受凌辱后得出的教训。

甲午战争后,年,清*在离台前,恒春知县欧阳萱奉令秘密焚毁鹅銮鼻灯楼、石墙,以及石路码头。灯塔在9月13日摧毁。在年日治时代时灯塔整修完成,年灯塔架设电话线,为恒春地区第一部电话。二次大战时,灯塔遭盟*空袭受损。年重建后,塔高24.1米,塔顶换成新式大型四等旋转透镜电灯,发光强度几乎为五洲灯塔之冠,为往来南海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船指引方向,年,鹅銮鼻灯塔被选为台湾八景之一。

此时,站在灯塔的高处极目远眺,太平洋与巴士海峡、台湾海峡碧波万顷、海天一色,一望无际的海面上,闪现着银色的海浪,海面一眼望不到边,我只怪自己相机的镜头太差,但我想,归航的船只,一定能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知道它在频频召唤:“到家了!”

在灯塔下的房间里,仔细观赏了鹅銮鼻灯塔的有关历史资料,了解到它的耻辱与骄傲。

这里植物多样,不但有着大片碧绿的草地,热带植物的叶子像包着一层蜡,来到巴士海峡岸边,漫步在沿海的木栈道上,感到这里与台南、高雄的温热还不一样,天上依旧飘着白云,但有种燥热的感觉。抬头望去,蓝天拥抱着白云,海浪亲吻着礁岩,声声涛浪,如一曲曲天籁响起,此时,我深深的沉醉了。

去猫头鼻公园的路上

从鹅銮鼻到猫头鼻并不远,要向北走回头路,然后顺着海岸线西行,因为猫头鼻与鹅銮鼻是台湾向最南并排伸出的两个触角,不同的是猫头鼻在东,与隔着海湾的西侧猫头鼻遥遥对望。

因为要绕行这道海湾,所以路上弯弯曲曲,大约20分钟的路程,路的右侧是山路,被各种树木簇拥着。据统计,垦丁拥有热带树种一千多种,是台湾第一座热带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实验林场之一。林间可听到潺潺的溪水声,路旁的树木枝繁叶茂,枝干笔直粗壮,有的树有几层楼高,树底下生长着各种植物。在丘陵山峰之上,逆光的映照下,棕榈树、椰子树,香蕉树挺直了腰身,清秀的槟榔、挂着长须根的榕树匆匆闪过,望着这些黝黑雄壮的影子,别有一番风味。这郁郁葱葱的绿,一眼望不到头。

公园的草坪比足球场还宽阔,青葱般的草像一块绿毯把地面编织的严严实实。

左侧是大海,风景秀丽,碧海蓝天,柔软的沙滩,轻盈的海浪,碎银般的浪花,咸涩的海风,海面上时隐时现的小船,还有变幻莫测的海水颜色及港口里停靠的各色船只、游艇。一路行来,碧波荡漾的台湾海峡,奏响了雄浑的乐章,一排排浪欢快向岸边涌来,扬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送来一阵阵海的喧闹声。大片的草地灌木,高大的南方树木,远处的海,和丘陵山峰,融进欲滴的墨中,自然形成一幅天然水墨丹青,但这种写意或者工笔,是人力所不能描绘的。

最美的风景,总在不经意间跳出来,沿着海岸线从太平洋,经过巴士海峡,最后直奔台湾海峡,瞬间穿过了三大海峡,随行随拍,一路风景美不胜收。

让心灵放松,顺着美丽的海岸线,用心去发现沿途的风光,与各种美好不期而遇,尤其是我看到“陆蟹出没,减速慢行”这样的标示牌,由衷地笑了,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岛屿。

猫头鼻的海

猫鼻头在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交界处,这里是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猫鼻头的由来,是因为一块突出的珊瑚礁岩,象只小猫蹲踞海边,浑圆的鼻头向深海中伸去,于是,最南处便称为“猫鼻头”,看来,原住民是很有想象力的一群人。

猫鼻头在西侧的岬角,从广场转向一个小石山,登上山顶就可以俯瞰猫鼻头了。从各个方向朝那块岩石望去,角度找对时,看起来尤其像一只卧猫,柔软的鼻头探向深海,猫的尾部翘起,像是俯冲到海边之后戛然而止,脸部略微左向,似可看到猫跃至海边突然停下,然后回过身,在向你在俏皮浅笑。珊瑚礁石像是猫黑色的毛色,黝黑而柔软。历经岁月,它的美却没有苍老,依然瞭望大海,如同诉说着那些光阴的故事,在深蓝的海面的映衬下,玲珑可爱。

导游小何问我们“谁能看到是几只猫啊?”大家指着周围的岩石展开了想象,有人喊:“左边有一只!”。接着,又有人喊道:“尾巴那是不是一只?”就这样,被大家猜出了四只猫。其实,不得不说,各种被起了名字的形似景观,的确是说什么你就往什么上靠,到底像不像呢?仁者见仁吧。

我觉得倒不见得非要找出有几只猫,这些,不过是一种影像幻觉,是人用来发挥想象的空间,算是一种噱头罢了。重要的是,看到大自然*斧神工的美妙,让人更爱自己的家园,更爱人间生存的土地,这就够了。

顺着黑猫鼻头方向望出去,是无比辽阔的巴士海峡,它分开了太平洋与台湾内海,远远望去,平静的太平洋在远处划出一条直线,在蓝色天幕下,洋面平静而深邃。无风无浪的样子,让人心头渐渐地沉静下来,让自己的目光重新回到本源,心中同样也没有了风浪。

海水的颜色很奇特,从尽头的湛蓝慢慢变成通透的湖蓝,有点诡异,但又十分美腻。那种特别透彻的湖蓝.像是加了很多明矾才能出现的效果。小何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核电站的出水口,核反应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用水去冷却,所以,世界上大部分核电站建在海边,就是为了利用海水冷却核反应设施,热的海水和冷的海水交汇点,就会出现深浅两种颜色的景观。那么,海水温度过高,附近的海生物包括珊瑚会不会死亡呢,这可是个令人两难的局面啊。

这里是典型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据说,鸟瞰猫鼻头海岸,好似女孩的百折裙,所以有“裙礁海岸”之称。猫鼻头半岛地势西高东低,且位于迎风的岬角上,受海蚀、盐渍及风化影响特别强烈,以隆起的珊瑚礁海岸为主,有海蚀沟、海蚀壶穴、海蚀礁柱等*斧神工的丰富的小地形景观。

最顶端建有一座木制观景台,是一块突出于海边的悬崖,这个小山包,靠近海边,用石头垒起低矮的安全墙,周围被平整过,供游人观海,相对国家公园而言,似乎太简陋了。人上人下,拥挤不堪。

登上眺望台,既可俯瞰崖下海岸边的海蚀景致,更可远眺茫茫蔚蓝大海,是看海观石的好去处。侧身再看猫鼻头形象,非常清晰,越看越像。一位红衫的汉子,面对大海,站立在猫鼻头的礁石上,与蓝天、大海,礁岩,海浪融合在一起,有个画面很豪气,很震撼。

放眼望去,海岸礁石林立,岸边山峦起伏,岸上林木茂盛。墨绿的海水乘借风势,簇拥翻滚着涌向海岸,与岸礁相碰撞,激起层层浪,那洁白的浪花在灰黑的礁石、墨绿的海水衬托下,分外夺目。

游人与猫鼻头的山

附近的丘陵地带,景色十分好看,山围海转,水绕山环,山上植被茂密,进出的道路向翠绿延伸,偶见高大的椰树和棕榈树。环海处是一片热带海岸树林,以灌木为主矮矮密密,很多植物叫不出名字,灌木林十分凌乱,混杂着盘根错节的榕树,环境颇为原始、幽静。

这里树木有点特别。也许是地势较高,树都是往一个方向倾斜,且倾斜的树背侧几乎没有枝干,这可能是因为台风的原因。小何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最显著的特征是“两个遍布”,其一,珊瑚礁石地形遍布,巨礁林立,怪石嶙峋;其二,热带海岸植物遍布,林密幽静,奇树盘旋。

眼前是蔚蓝的天空和浩瀚的大海,身下是弯曲的礁岩海湾和拍岸的雪白海浪。山峦起伏、树木茂密,加之崩崖、壶穴、礁柱等海蚀奇观,蜿蜒的海滨、细软的沙滩、婆娑的椰林、嶙峋的珊瑚礁。所呈现出的热带海洋风景,更使我们一饱眼福,心绪灿然。海天一角与珊瑚礁岩的美景如诗如画,如痴如醉,让人满怀眷恋,流连忘返。

丘陵小山上挂满了青藤和植物,青翠欲滴,绿叶羞涩,各色花散落在绿野里,姹紫嫣红,分外惹人喜爱。有不少果子隐在其间,果子不大,形状像核桃,像魔方一样分成许多小块,每块中间有个红点,像美人痣一样惹人喜爱。叶子像芦荟一样,窄条向上,蓬勃并充满了生气。开出的花也特别有趣,中间如同*色的山峰,一圈白色的花朵婀娜围簇,似正在舞蹈的仙子,样子很传神。

顺着漂亮的海边小道回停车场,要穿过一排小商店,面积不大,布置的非常精致,蓝色的墙,金色的灯,各式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我尤其喜欢那个精致的贝壳工艺品,做的非常漂亮。小何导游告诉我们,有一家烤鱼很有名,有一种鱼叫:“那个鱼”。这名字真迷惑人。我花了50台币买了一条,感觉与一般烤鱼味道差不多。接着又品尝了“飞鱼”、“煎哦仔”。

虽然刚吃过午饭,小吃的鲜美还是勾起我们的食欲。尤其是那个叫“释迦牛奶”的水果,绿外壳酷似释迦牟尼头上戴的帽子,突起好多小包,轻轻剥开外壳,露出像牛奶一样洁白的果肉,味道又甜又爽口。

非常喜欢这里的景色,丘陵、海滩有着一层梦幻的色彩。此刻,我只想沉醉于这片紫色的宁静之中。台湾不是一个赶景点的旅行目的地,是一个需要慢慢游、慢慢品的地方,尤其是品味它的历史、人文、社会变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然后,让心去仔细沉淀。

垦丁的小街

百米风情始筑廊,屋呈分燕尾出墙。

车停路畔犹商店,人走街头似番氓。

岩垒珊瑚碉堡在,枝悬椰子老树祥。

栏杆影下观波起,愈远扁舟逗骄阳。

鹅銮鼻的海

环海衔山突若鼻,长波岩壁未曾离。

帆石愈看拟人像,云岸远观似片席。

舟影悠悠皴墨画,涛声阵阵乱箫笛。

碉堡故日屯兵燹,旧事思来不复提。

鹅銮鼻灯塔

当年旧事想来唏,未肯臣服将首低。

放胆冲天寻正义,凌云刺日恨冤屈。

清白沛体焉能染,刚骞营*怎可欺。

花海青坪陪月下,拔身岂怕*神拘。

去猫头鼻公园的路上

裙礁绕屿浪扑岩,碧翠山峰伏跃连。

榕荫渐庇藤荆路,椰树逐藏玉雕栏。

穿湾折近栖波岛,转径稍遥戏海船。

巴士方别又面水,三峡一望见非难。

猫头鼻的海

云思勾水近天蓝,涛梦长滩泛沫还。

怪穴嶙峋风弄调,奇岩层布海堆欢。

身形卷翘犹投蔚,毛色黑柔不耐寒。

人指石猫夸好似,波催滚浪到礁边。

游人与猫鼻头的山

登山观海浩波弯,蓝梦娇云一水穿。

树簇峦中皴巨画,礁栖浪上触青天。

鲜花久灿荆藤内,野果初香浣草间。

骋目尤夸峰色好,堪收瑞景似神仙。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pz/16943.html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