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矾 > 白矾药性 > 正文 > 正文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北山楼的金石考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8 8:59:31

施蛰存

.12.3

.11.19

在施蛰存先生逝世后的十几年间,北山楼所藏金石碑版拓本屡次拍卖,至此上海博古斋年春季拍卖“北山楼藏碑帖”专场,彻底四散殆尽。然而,施先生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无论是金石拓本鉴藏的数量广泛性上,还是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层面的金石学考索考证研究成果上,完全可以说“独步当世”“无出其右”。毫无疑问,施先生的集藏与研究创造了学术史、艺术史上的奇迹,但如今已成为完全逝去的人文史迹。

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纪念北山楼的金石考藏?沈建中先生拟以文本形式留存“北山楼金石遗迹”。早在年代上半期,沈建中亲炙施先生的指授,又先后历经三十年间编撰藏碑目录、辑录印制藏碑图版,尽最大可能地还原北山楼收藏金石碑版拓本的过往陈迹,强化史料直观性、可读耐读的趣味性,不仅提供广大读者欣赏,也提供专业学者和爱好者研究、缅怀。

近楼受教似“学徒”

沈建中

这是写在《北山楼金石遗迹》三卷本前面的话。重温我受教于施蛰存先生似“学徒”的情形,思旧而感恩。

广野将*和国仁墓碣

年秋冬间,我连续两次去北京出差,因之许久未去北山楼请教。第二次在京期间抽空游了香山,在山上闲逛外宾供应部时,想到施先生那年正是本命年,且平常好古,便买了两件仿制铜器小摆设。当我返回家里,就看到先生来信,嘱我去一次。

上楼过后间,先向师母请安,她即唤“阿姨”去买小笼包,关切问我为何许久没来,我奉上京城小袋果脯、小盒茯苓饼。遂来到前间,先生已坐在“老位置”忙碌,我取出小摆设,他忙说“谢谢”,指着一件说“呦,这个可作镇纸”“这种小玩意呵,西安多来唏”“下趟不要买,没啥意思”。经这一提醒,我有点惭愧,先生原来就教过我,注意训练自己挑选的眼光,他老人家的经验之谈,不觉就忘在九霄云外。况且先生平素看似忍从周遭环境,生活情感质朴,而节俭且简约是日常态度,可他过日子讲究趣味。

聊了一些我近三个月的境况后,先生告诉我《北山集古录》已开印,太高兴了。此书先是要删改“自序”开头数言;又因在新华书店征订仅一千册,没达到开印要求数。此类令先生烦恼之事,均被责任编辑周锡光先生一一化解。如今越来越感到锡光先生功德无量,有次我去成都,先生特地在名片上写了介绍,嘱我去拜访。

接着先生说:“我收集拓片这么多年,自从朵云轩门市不供应,几乎无处可买,加上这几年病废后,不能出门,我的搜集活动基本停止,至多也就能再得零散数纸。现在可以做结束工作了。”又说:“你对碑拓有兴趣,我想叫你帮我整理拓片。”我尚未反应过来,先生忽然显出少见的严肃神情,继续说:“我考虑过了,这并不会妨碍你自己的业余爱好,每个星期只要来半天。”我虽然买过几次拓片,可算的也就是在西安旧书店、西安碑林博物馆买过数本,再就是于苏州旧书店购得一包为多;又有幸得到过朱孔阳、陈兼与、边*平、包谦六、刘惜闇和周退密诸位老人家的赠本,当然都因代先生递函取物的缘由;平日先生谈碑兴致甚高,听先生讲过金石原物及传拓的沧桑“故事”,以及“大经碑”“小唐墓志”“芪手本”“未铲底本”之类术语;也教过我打开折迭拓片,托裱小纸拓片。这就是先生所说的“有些兴趣”,其实皆为我的半懂不懂。

见我犹豫,先生说这又不难的,学呀,凡事都是从不懂到懂,先试,三个月,如何。随后笑道:“这是叫你做‘苦工’呵,很劳累的。”就这样我战战兢兢地接受了,先生跟我约定每周一下午,中午如没事就可过来,并关照了整理步骤、方法诸事。返回时骑在脚踏车上,想到能姑且当上大学者的“学徒”,亲炙手把手似的教育,心中不免兴奋又忐忑。

元初砖,会稽周氏凤皇专斋传拓本

北山楼收藏的金石拓本,基本上按品种分别堆放,其中已经整合的成为有系统研究的数个专题,则另外归聚分别捆扎。我是后来才渐渐明白,北山楼所藏拓本究其数量而言,无疑以造像类为大宗,其中仅龙门山魏齐造像记拓本约计六百余纸,还不包括无年月、年月泐尽、人名缺落、文句不全者。先生分为三种名目,一是造像碑,二是造像记,三是造像。如此著录分类的方法,较之以前著录家通称“造像”,要准确得多,一看名目,即可知其实物形状和拓本体例。

因为饭桌上摊不开,先生命我把拓本摆在床上,教我一份份整理,浏览大体、细加阅读、辨别判断、分类编目等步骤。有回整理一包皆小纸的龙门造像题记,有一段“天大大好也”,甚有情趣,乐不可支,先生见状也笑了说,这类小纸都是小型佛龛铭记,从来不知其确数,皆为记录老百姓的事由、愿望、祈福及报恩,极有意思,如有年月、姓名就具备石刻拓本编目要素。

拓本多有残蠹损坏,先生教我用平时积存的零散陈纸,选色泽接近的,把墨纸破损残处黏贴修补,不至于裂缝越来越厉害。使用的浆糊是先生自制的,取一点点明矾、或樟脑丸用温水溶化,倒在面粉碗里搅拌成糊状,再用沸水冲入,稀稠适当。我每次去时,先生已请“阿姨”拌好一小碗浆糊让我使用,还备一把楠竹平头小镊子,专门拉平细微折皱。傍晚走时带上数纸小拓本,一把竹起子,一只盛满浆糊的水果广口瓶,回去后在工作室托裱,“上墙”则在文件大铁柜背面。而此多年前,先生曾搜集过一些废弃的古碑残纸,每品裁下字迹一尺左右见方,准备把汉至唐宋的碑版字样装成册页,作为玩碑的一种形式,还能编一本名曰“碑式”的图集,亦准备一起托裱相关拓片残纸。

其实先生按品类存放所藏,实属无奈之举。把汉碑、魏碑、晋碑、南北朝碑、隋唐碑和摩崖巨刻,均存放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纸板盒内;造像、经幢、塔铭、墓志之类,都是二三十份用“申报纸”捆为一束;再小一些的题刻、题名以及拓片小纸,利用邮寄过的大号牛皮信封,裁开裹成纸包,一包包的很多;一般都在拓本纸背粘贴先生书写题名年代的毛边纸小签条。先生说,从前藏家都印制专用拓片袋(先生又叫“碑袋”),可自己没有这个条件;但近年买不到拓片,又写小文章得了不少稿费,有余钱买牛皮纸,制作拓片袋,一份份的整齐存放。便嘱我有空去纸行看看。

我买来五张双面牛皮纸。想不到先生说,这纸太好了,可这么多拓片,价钱吃不消的。这让我转而一想,我每次来,招待的点心可买三五张大纸呐,先生却重重地说:“迭个两桩事体,弗搭嘎哦。”接连几天,我跑了几家纸行,又购得十来张不同的单面牛皮纸,先生看了,还嫌价钱贵,先用这些好纸做了一批较大的碑袋,专门存放汉唐巨幅。有天,我乘15路电车在浙江北路、天目路终点站下车,恰好看到一爿南纸店,进去见到一种较薄的竹帘条纹包书纸,价格便宜。先生看了高兴得很,我便在一个中午骑着脚踏车一下子采购五十张。这种纸用完后又买了许多几次,但厚薄颜色皆有差异。

在先生布置下,自制拓片袋施行流水作业,先从造像类拓本开始。根据先生设计大中小号规格的样袋标准,按每批大张尺寸,确定裁纸开数。我把大张纸裁开,再和先生一起折成袋式,“阿姨”刷浆糊粘贴封背中下两条封口。等浆糊干透,先生按我备好的拓本,在袋正面书写拓本名称、年代等,偶尔写错,就裁毛边纸或宣纸签条重写粘上。再把拓本一一装入袋内,先生存有十来副线装书木夹板,恰好派上用场,配好布带,一般三十左右一扎,先生还命我正书签条粘贴木夹板上;余下的就用硬纸板替代,也是三十上下一夹捆起来。

而今,当年自制的几种规格纸质不同的拓片袋,已与北山楼所藏拓本一同流散,有时见拍卖图录刊载,有时在继起藏家手里过目,真有点像在马路上偶遇失散多年的亲朋,似如梦境,悲欣交至。尤其在拍卖图录上见到两本,一《永建五年食堂画像题字》,独山莫氏影山草堂、嵊县商笙伯安庐、扬州吴载龢师李斋递藏;一《潘城录事参*杨居墓志》,志盖有图像,山阴吴氏钟玉书室藏本。因为有好几年,先生已把拓本视为艺术品,一直把这两本放在写字桌抽屉里,随手赏玩,讲讲趣事,兴味盎然。

转眼年夏间,造像类拓本的整理基本完工,也作了记录。年已八十五六高龄的先生都没得暑假,照旧工作不息。

然此后连续三四年暑间,皆因先生住院、获奖等原因,整理拓片工作临时暂停,我也有长短不一的“暑假”,先生就给我布置功课,开个书单命我读些入门基础书,还有必备左右的工具资料书,像《中国历史纪年表》《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订正六书通》《金石萃编》《碑别字新编》《石墨镌华》《八琼室金石补正》《石刻题跋索引》《语石》,先生还供应了林志钧《帖考》、岑仲勉《金石论丛》、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诸书。虽说是由浅尝起步,囫囵吞枣般读了几种书,但没经过阅读古典文献的初级训练,越读越吃力,在整理记录时根本不顶事,常感力不从心。其时我连“说文”也没学过,许多金石文字不能辨识,年暑间先生住院前布置的功课就有此书,我即入市购得影印的《说文解字注》。先生针对我基础差、底子薄而因材施教,辅导做学问应该具备的态度与方法,讲授历史年代学知识,以及按年代编次方法。

《水经注碑录》出版后,又印出《北山集古录》《金石丛话》,着实让先生高兴了一阵。我深知他出版著作的曲折不易,当“集古录”样书寄来后好几天,很像过节那样兴奋,先睹为快。先生说,你光看不行,写篇“提要”给我看看,只需二页文稿纸就可。我虽然觉得先生布置的功课很有意义,却暗暗叫苦,先生看我不克胜任的着急样子,随手取出一份剪报,谈了自己所写的读书随笔,指授写作要点、规范和经验。又说:我能印出这本书,很不容易,但并非十全十美,应该总结得失;你回去准备一下,下周来讨论,从内容到形式,看看有哪些经验、教训,或者建议,怎么想就怎么说。

后来,先生又命我把这两本书都校对一过。其实在样书甫一寄来,先生即校阅并在新书上作了订正,而眼下是特地布置给我的作业。我逐字逐句地校读,由于缺乏文史学、金石学诸多常识,仅检出几处明显的误字。当我交给先生时,他边翻看边笑道,还有很多错处没能校出。即为我一页页检查,连排版字体字号、行距空格的误处,皆作批改。我至今保存着经先生批改的校本,《金石丛话》还是利用一本装订误版。如此训练,让我受用不尽。

纵览先生的治学生涯,“整理编录”是他研究学问的一项重要的创造性工作。我曾读过不下十余篇先生撰写的有关编辑出版的“计划”“设想”“拟目”,像“金石杂著”“历代文物拓片图鉴”“秦汉石刻图录”“魏晋南北朝碑刻图录”“陕西石门摩崖留影”“洛阳龙门造像图录”“历代碑刻墨影”,皆有约稿及投稿的经历,最后都不了了之。所幸逃生的“词学集刊”“百花洲文库”“外国独幕剧选”,至今显现学术内涵、文化质量上的出版价值,其编辑理念、编辑方法的气象格局,形成“北山楼”治学的一种特质。

大约在、年间,先生再谋求印行《唐碑百选》,亦不果。我知道一些先生心里的憾事,先生这样写过:“我这些拓片收集不易,我身后势必散失,如果这些拓片也都毁灭,恐怕以后的人永远见不到它们的形象及文字,我这本书目的在保存拓片形象。”(《编印〈文物欣赏〉计划》年8月4日)可尠有助力,好歹他也习惯了,仅在与老友陆谷苇谈笑间,不免有点苦涩味,“写好的,原稿包好,掼在阁楼上算了”(见谷苇《从“出土文物”到“杰出贡献”》)。然而,先生无论处在何种境遇,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成多部书稿,除了那时印行的《水经注碑录》《北山集古录》《金石丛话》,其他金石著述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束之高阁。

年后,我把手头正在进行的摄影专题赶紧结束,遂告别照相机,这样节省大量业余时间,可更加专心当“学徒”。每周仍一二个下午协助整理,而誊稿则利用晚上时间,一晃五六个年头,眼看积稿成堆,曾构想在继《北山集古录》印行后,能编一本左文右图形式的金石杂文。这一想法得到先生肯定,他说,“像《西清古鉴》《两罍轩彝器图释》《愙斋集古录》《居贞草堂汉晋石影》这类图录形式的书早已有,我也想把自己搜集的拓本编几本出来。那你就编一本,试试看。”

那仿佛“学徒”的日子如歌似梦,某回竟做起大头梦。午后迷惑,楼南窗下,先生吸QuaiDOrsay,我饮Bovril,对坐默然。顷刻,退步壮汉犹如下凡而来,抱拳曰:先生,您早于年代就向国人介绍辟卡梭艺术方法,吾师啸声让鄙人来致意。我忙叩:小弟曾谒见啸声老师。先生却道:奇怪哉,这位啸声如何晓得吾,他可是大名鼎鼎的西方艺术史家;而吾,只是非正统,故压抑着决不提起吾,用的是闷杀办法。唉,此感伤似曾与古时剑客言及。退步壮汉长叹:啸声师正当盛年,当然想干一番,可半数老少爷们都端着地盘式的脸,忽然来个有才学有抱负的家伙,你想干嘛?知道讨人嫌吗,也许不知,也许了然;反正恃才傲物的人正像啸声师那样,梗着脖子,挑明不吃这一套。哈,退步壮汉说得逗人,倏然无影无踪,发笑戛然而止,梦已煞却,晨光明媚。

本文转载自文汇报

推荐阅读

《北山楼金石遗迹》(全三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建中/编著

年4月

BOOK01

《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藏碑见知辑目》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按照传统金石编目的学术规范编撰施蛰存北山楼历年所藏碑版拓本之目录,再进一步革新,尽量详细记录拓本流传、题签题记、著录钤印诸迹,力求既有学术性又有赏读性。书首有“前言”,书末附录著者曾为施蛰存编辑金石著作的编后记四种及相关文章。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前言

序引

周秦

前秦

後秦

北魏

西魏

東魏

北齊

北周

五代十國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吳越

南唐

南漢

後蜀

西夏

附録

“北窗”之學——《北山談藝録》編後記

海上書齋及其他——《北山談藝録續編》編後記

《唐碑百選》編後小記

豫滬鴻雁金石緣——《北山致耕堂書簡》序言

施蟄存藏碑故事摭憶

关于《施蛰存集古文录》选编设想

BOOK02

《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藏碑经眼百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经眼辑录的视角,从北山楼藏碑中精选百余品有趣味的、鲜见的拓本,每品图版影印全形、局部,以及前人题记钤印等三五幅,共有图片幅左右,尽最大可能地还原北山楼收藏金石碑版拓本的过往陈迹,强化史料直观性。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序引

石鼓文

群臣上醻刻石

上谷府卿墳壇刻石

荊路公食堂畫像石題字

陽嘉殘碑

武氏左石室畫像並題字

孔子見老子畫像並題字

黃腸石弟九百

甘陵相諱博殘碑

沈君雙闕

馬槽題字

太山黃神石

幽州刺史張普先君墓磚

衡陽太守葛祚碑額

侍中楊公闕

鎮南將軍張永昌墓碣

廣野將軍和國仁墓碣

晉武帝貴人左棻墓版

揚州秣陵王氏磚

沛國相張朗碑

處士成晃墓版

驃騎將軍南陽堵陽韓府君殘闕

本國功曹察孝石定墓版

巴郡察孝騎都尉楊陽神道闕

大司農關中矦鄭舒夫人劉氏墓版

廣武將軍碑

遼東太守呂憲墓表

劉懷民墓誌銘

瘞鶴銘

洛陽龍門山景明造像記十五段選二種

侯太妃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

平乾虎為太妃廣川王造像記

南石窟寺碑

洛陽龍門山熙平造像記四段選一種

齊郡王元祐造像記

劉根等卌一人造像

廣業寺主比丘慧雙造釋迦像碑

洛陽龍門山普泰造像記七段選一種

比丘尼法光為弟劉桃扶造像記

宋和等造像殘佛座

車枕洛造四面佛像

矦桃枝等合邑卌人造像碑

董大醜等為元王崇禮兄弟五人造像記

比丘洪寶造像銘

清信士合道俗九十人等造像記

洛陽龍門山東魏造像記十一段選一種

清信女孫思香為亡息造像記

胡伯憐等卅七人造像碑

秦始矦等造像碑

法儀兄弟八十人造像記

趙郡王高叡更興定國寺靈塔記

比丘僧邑義等造像記

前尚書嚴□順兄弟造四面龕像記

姜纂造像記

紀僧諮造像記

張思文造無量壽佛像記

邑師道略等造神碑尊像記

興聖寺造像碑

賈思業造玉像記

張思伯造像記

等慈寺武平造像記

孟阿妃造像記

河間尹道賢等造像題名

洛陽龍門山魏齊無年月造像記九十四段選二種

□捕參軍遱伯榮造像記

李豐德及妻皇甫造像記

強獨樂為文皇帝造像碑

宇文恪造像記

檀泉寺宇文貞造像記

甘州刺史宋金保等十七人造像記

道民張□洛造老子像記

羅寶奴造像記

陳黑闥造像記

魏涇州刺史孟顯達碑

張信寶造觀音石像記

鄧州大興國寺舍利塔下銘

龍華道場碑

太僕卿元公夫婦墓誌殘石

雷音洞寶梁經

秦君莫造像

李義豐造像記

洛陽龍門山咸亨造像記四段選一種

薛仁貴造像記

梵境寺舍利銘

天后御製願文殘石

杜山威兄弟造觀世音菩薩像銘

馮善廓造浮圖銘

柱國史公石像銘

宣勞靺羯使崔忻造井記

雲居寺李公石浮圖銘

香積寺主淨業法師靈塔銘

薦福寺思恒律師塔銘

御製令長新誡

大智禪師靈塔銘

嵩山會善寺淨藏禪師身塔銘

栖巖寺智通禪師塔銘

嵩山會善寺記

涅槃經殘刻三段選二

次付鳩摩羅馱比丘第十九

次付婆修槃陁第廿一

恭川李崧題字

永興崇化寺西塔磚記

鄭惠□願家□平安造佛像一鋪記

宮人蘇英墓誌

大理卅七部石城會盟碑

宋廣平碑陰記

杭州定山逰茂先題名

徽州修城磚記

傅二娘造石水筧題記

沙門法基造揚州井闌銘

青田石門宋人題刻二十八段選三種

葉清臣題字“道卿獨來”

劉誼題名

張子經題名殘刻

宋暉造阿彌陀像記

鞏縣超化寺住持智公塔銘

鞏令牛承直題石窟寺詩

宴臺金國書碑

華亭縣井闌記

敦煌莫高窟牓

重修沙州皇慶寺記

附録諸家治印作品選輯沈建中拓印謙約居藏本

BOOK03

《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集古小品举要》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影印北山楼所藏匋量砖瓦、剑弩符牌、铜器铜镜、诏版泉印之类的集古小品拓本图录,汇为一编“举要”,尽最大可能地还原北山楼收藏金石碑版拓本的过往陈迹,强化史料直观性。本书分为四辑,分别从吉金篇、娱器篇、欢石篇、佳品篇四个门类全面展现北山楼藏品的丰富与价值,每一辑中均有拓印图片近百张,加以简洁明了的介绍性文字,阐明器物、年代、用途等信息,影印精致、栩栩如生。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序引

輯一吉金篇

輯二娛器篇

輯三歡石篇

輯四佳品篇

作者简介

沈建中文史学者,致力于对近现代文化、学术和文献文物的研究,著有《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编选《从北山楼到潜学斋》等多种。

了解更多:

施蛰存的文学“地图”:开拓者“沙上的脚迹”

这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唐诗百话》版本,看施蛰存先生如何品读唐诗

朱大可忆施蛰存:一个百年孤独的灵*

本期编辑:Wan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北山楼金石遗迹》!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fana.com/bfyx/16629.html
冀ICP备2023016861号-2

Copyright © 2012-2020 白矾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